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看资讯 > 媒体关注

沧州日报:中捷西瓜复兴记

日期:2018-07-26    来源:系统    编辑:李建达    阅读次数:    保护视力色:       
【字体: 打印

《沧州日报》7月25日6版↓↓

“尝尝,这是正宗的中捷西瓜!”曾几何时,大街小巷,中捷西瓜的叫卖声不绝于耳。口感好、营养佳,让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的中捷西瓜走进千家万户。然而,随着近些年土地中化肥的施用量增加,中捷西瓜品质受损,风光不再。为了重振中捷西瓜品牌、恢复产业荣誉,中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产业化、标准化推进西瓜种植,走效益型、规模型、技术型的西瓜发展模式,坚实走好中捷西瓜复兴路。

落没

炎炎夏日,晚风习习。院子里,西瓜刚刚摆好,孩子们就围了上去,只听“嘎”的一声,刀还没完全切下去,西瓜便自己裂开了。想起小时候吃瓜的情景,儿时的味道好似又流回了嘴边,1967年生人的中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锋回忆道:“那时候西瓜又大皮又薄,不光甜,还沙。”

午后,村子里“中捷西瓜”的叫卖声,屋子里西瓜的崩裂声,和着家人的闲聊声……一幕幕,成了中捷人乃至沧州人夏日不可或缺的清凉回忆。
  中捷地多盐碱,但耕地含钾量高,这里属大陆性海洋气候,所以昼夜温差大。优越的地理环境十分利于糖分的聚集,又得益于土壤里的其他营养元素,糖量高、口感好……那些年,中捷西瓜当之无愧成了西瓜中的“流量小生”。
  20世纪70年代,中捷西瓜种植面积达1万亩,占其耕地总面积的10%。到了80年代时,中捷西瓜还被选为北戴河疗养的指定食品,一时间风光无限。
  时光流转,岁月匆匆,再到90年代时,却因为土地中化肥的增多导致西瓜品质受损。随着品质一起陨落的,还有中捷西瓜的美名。由此,中捷西瓜销量一落千丈,种植面积大为缩小,伴随一代人记忆的“瓜王”,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

反思

市面上,仍有小贩打着中捷西瓜的名号叫卖,可中捷人心中的自豪感却不复往日。赖以为生、引以为荣的中捷西瓜倒成了别人盈利的靶子.

李魁已没落,李鬼却丛生,中捷西瓜品牌已成为中捷人的记忆,却成了别人贩卖的招牌,这是80年代前出生的中捷人心中的遗憾。
  2018年春,中捷产业园区管委会召开农业工作会议,会议中对重振西瓜品牌提出了希望。中捷农业发展公司积极响应,计划以公司化的管理重振西瓜品牌。要想解决问题,就得发现问题所在。
  中捷农发公司发现,无序的个人管理是质量下降的源头,乱施化肥则是损害质量的直接原因,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则是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本原因。澄源正本,在中捷产业园区管委会领导下,中捷农发公司牵头成立了“沧州中捷西瓜种植协会”,以标准化作业为基础,对西瓜种植进行了统一管理。
  为了吸引更多农户加入,公司出了不少优惠政策。一季地租每亩200元,连续两季种植,地租只要300元;宣传费用、商标标签费用也由协会承担。
  而为了推进西瓜标准化种植,确保品质,种植户还需缴纳每亩500元的种植管理保证金。如按要求种植,种植季结束后返还。否则不予返还,同时在品牌管理中除名。
  鼓励加约束,7个有经验的种植户加入到这场中捷西瓜复兴的行动中来,200亩西瓜在中捷这片土地上又现光彩。

复兴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选种、选地、管理、营销……每个细节,中捷农发公司都一丝不苟。

要种出好西瓜,先得有好种。考察了济南、潍坊、天津等多地市场,又结合实际情况,公司和中捷农科所共同敲定了“西农8号”。
 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,“西农8号”并非完全复制老中捷西瓜。李长锋说:“老中捷西瓜皮薄,不易运输,在保证西瓜的甜度、口感的前提下,我们选择了皮更厚的西农8号。”
  种子选好了,土地也不能含糊。根据西瓜怕涝不怕旱的特性,他们选择的都是排水条件好的土地。同时在管理上统一控制水源,量化喷灌水量。
  俗话说,庄稼一枝花,全靠粪当家,老祖宗的话说的不无道理。每亩施牛粪5立方米、豆粕有机肥200公斤,纯天然肥料持续提供地力,为种出优质西瓜垫足了底儿。
  “中捷西瓜,好吃有点贵”,西瓜的品牌定位简单精准。同时,公司给西瓜种植户统一安排销售点,协调价格及外部市场销售,合格西瓜贴牌销售。在确保西瓜质量的前提下,确保西瓜保值。
  目前,中捷西瓜当地售价每公斤不低于2元,比山东等外地西瓜高出六七毛。
  “我们先以200亩为试点,以点及面地推广开来,目前先是面对本地市场。事实证明,50到60万公斤的产量满足本地市场没有问题。”李长锋谈到西瓜的发展阶段,“明年我们会把目标投向商超等高端市场。目前,我们也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,届时,中捷西瓜将有独属于自己的地域品牌。”
  凉争冰雪甜争蜜,年来处处食西瓜。关于夏天的记忆,中捷西瓜,不会缺席。